-
主持人
叶昶:各位媒体朋友,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下午好!欢迎出席北京市XK星空体育新闻办公室组织召开的北京市安全生产和消防工作新闻发布会。
长期以来,北京市各部门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持续做好全市安全生产和消防工作,着力提升全社会安全生产和火灾防范意识,努力为城市经济发展营造安全稳定的环境。今天发布会我们专门邀请了相关部门负责同志给大家作相关工作情况的介绍,并回答各位记者关心的问题。
首先,介绍出席发布会的发布人,他们是:
北京市消防救援局党委委员、总工程师 李云浩先生
北京市应急管理局党委委员、副局长 车广杰先生
北京市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局党委委员、副局长 温天武先生
下面,有请北京市消防救援局党委委员、总工程师李云浩先生介绍消防领域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情况。
-
嘉宾
李云浩:各位媒体记者朋友们,大家下午好!感谢各位长期以来对北京消防工作的关心和支持!下面我就近期重点消防工作作简要通报。
一、“优化消防服务 护航经济发展”专项行动
为深入打造“北京服务”、优化营商环境,北京市消防救援局以“企业支持、群众满意、社会认可”为目标,即日起在全市开展“优化消防服务 护航经济发展”专项行动,在消防监督检查、行政许可、规范执法等环节推出一揽子“便民利企”措施,专项行动主要包括六个方面:
(一)在回应企业关切方面
一是面向社会公众举办的文艺演出、体育比赛、展览展销、招聘会、游园会等大型群众性活动,无需消防部门审批(备案),无需向消防部门提交证明材料。消防部门指导主办方、场地方按照“一事一策”原则,完善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
二是需要通过外摆摊位开展临时性促销售卖、展览展示、餐饮服务、产品发布等商业经营活动,由商圈(商场)管理运营单位依法依规组织开展,无需消防部门审批(备案),消防部门可协助指导企业划定活动区域。
(二)在减少入企检查方面
一是实施“计划检查”。每年公布检查计划,每月公布检查单位名录,未列入检查计划或无法定事由的,不进行检查。
二是执行“扫码检查”。消防监督人员入企现场检查时,必须“扫码报到、亮码通知、照单检查”,企业对不按规定扫码、不出示检查码的,可拒绝接受检查。
三是避免“重复检查”。消防监督抽查、专项检查、联合检查等不同形式的检查,能合并实施的进行合并,对同一建筑物(群)内有多家消防重点单位的,一次全部检查,不再分次检查。
四是拓展非现场检查。固化现有的消防控制室值班点名等七类非现场监管场景,应用物联感知、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等手段,拓展非现场监管场景,年内实现非现场检查量占检查总量的60%以上。
(三)在提升行政审批效率方面
一是优化审批政策。商场、市场内已投入使用营业的店铺,因换季、品牌升级等原因仅在营业范围内调整、更换或增加展柜、桌椅等物品的,无需重新申报消防安全检查。对于缩小经营面积,其保留使用部分未进行装修改造且符合安全疏散标准的,无需重新申报消防安全检查。
二是精简申请材料。对于仅变更场所名称、法定代表人的公众聚集场所,无需提供平面布置图和消防设施图。
三是提供便捷服务。申请公众聚集场所投入使用、营业前消防安全检查,可以通过“北京市政务服务网”或“京通”APP进行线上申请、查看办理进度、获取电子证照。消防部门自受理之日起七个工作日内告知办理结果。
四是强化审批协同。与住建部门消防验收(备案抽查)“结果互认”。同时,公众聚集场所在申请建设工程消防验收(备案)时具备投入使用、营业条件的,可一并申请办理开业前消防安全检查。
(四)在严格规范执法行为方面
明确“无错不罚、履责不罚、轻微不罚、首违不罚、首查不罚”等十六项消防柔性执法免罚清单。
(五)在靠前提供服务指导方面
一是结对帮扶事前服务。建立入企走访、座谈交流、工作指导等机制,及时协调解决企业发展中遇到的消防安全问题。
二是防消联勤同步服务。提前与单位预约检查时间,一次性同步开展消防监督抽查、灭火救援“六熟悉”调研和消防宣传培训。
三是企业邀约上门服务。社会单位可以通过北京市消防救援总队官网进行申请,邀请属地消防部门对单位的开业前消防安全检查、消防管理、宣传培训、巡查检查、隐患整改等予以消防技术指导服务。邀请式检查属于行政指导行为,对发现的消防安全问题不予行政处罚。
四是技能鉴定优化服务。消防设施操作员职业技能鉴定可线上提交材料,5个工作日完成考生报名审核,审核问题一次性全部告知;优化考务流程,3个月内安排考生参加鉴定,理论与实操在同一天考核,鉴定合格的,10个工作日将资格证书送达考生。
(六)在主动接受监督评议方面
聘请消防领域优化营商环境监督员,组织召开恳谈会听取企业意见建议;定期走访企业、部门、群众,调查了解相关问题;督促指导行业协会、消防技术服务机构严格自律,不得垄断市场和抬高价格。
二、消防领域优化营商环境正负面清单
为推动“优化消防服务 护航经济发展”专项行动落地落实,北京市消防救援局结合企业反映较多、关注较为密切的问题,制定了消防领域优化营商环境正负面清单,下面我就清单内容进行通报。
(一)正面清单
1.依法申办举办大型群众性活动,无需消防部门审批(备案)。
2.商圈(商场)管理运营单位依法依规组织开展促销、外摆活动,无需消防部门审批(备案)。
3.建筑面积在300平方米(含本数)以下的公众聚集场所在投入使用、营业前可不办理消防安全检查;申请人主动申请办理的,消防部门予以受理。
4.对于未列入检查计划或无法定事由的,企业可以拒绝接受消防部门入企检查。
5.消防部门不限制餐饮烹饪及传统工艺制作使用燃气、果木、炭火等明火。
6.消防部门不限制新能源电动汽车在商场、停车场(库)等区域“展示、停放、充电”。
7.消防部门安排专人负责“服务包”企业的对接联系和诉求解决。
8.消防部门接受企业单位预约,上门开展消防技术指导服务。
(二)负面清单
1.严禁无计划检查、不扫码检查和重复检查。
2.严禁要求监管对象准备书面汇报材料或者要求法定代表人陪同检查。
3.严禁对适用“无错不罚、履责不罚、轻微不罚、首违不罚、首查不罚、从旧不罚”等柔性执法措施的主体实施处罚。
4.严禁对未进行装修改造或虽装修改造但按照本市规定无需增设消防设施的既有建筑,依据现行消防技术标准责令整改或行政处罚。
5.严禁以消防安全为由影响、干扰企业正常经营活动。
6.严禁以消防安全为由禁止、限制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商业活动。
7.严禁指定消防技术服务机构、消防产品、油烟道清洗企业及消防物联感知设施、品牌、销售单位、安装施工单位。
8.严禁行业协会、消防技术服务机构垄断市场和抬高价格。
欢迎企业、市民朋友,通过来信来函、政务电话、12345市民服务热线等方式,向相关部门反映消防领域优化营商环境的问题线索。
我就通报这些,谢谢!
-
主持人
叶昶:谢谢李云浩先生的介绍。
下面,有请北京市应急管理局党委委员、副局长车广杰先生通报全市安全生产形势并进行安全生产提示。
-
嘉宾
车广杰:各位媒体朋友,大家下午好!感谢各位媒体朋友一直以来对我市安全生产工作的关心和支持!下面,我向大家通报全市安全生产形势,并进行安全生产提示。
首先,通报全市安全生产形势。
1月1日至6月29日,全市发生生产安全亡人事故129起,死亡137人,同比分别下降5.7%、1.5%,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今年以来,北京市围绕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工作主线,持续深化“小切口”“一件事”全链条治理和重点行业领域专项整治,推动重大隐患动态清零,全力整治群众身边的突出问题隐患。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是坚持标本兼治,深入推进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市纪委市监委、市安委办“双牵头”协同制定实施“六项措施”。“三办”联合调度、会商52次,对重点指标分析晾晒、点对点督促,目前我市年度任务完成率达到56%,大部分指标位于全国前列,且均在全国平均值以上,整体情况良好。常态推进市级“四不两直”明查暗访,发现整改问题隐患3665项。深入开展安全生产月活动,累计曝光突出问题6万个,公布执法案例362个。
二是突出问题导向,全力推动“一件事”全链条治理。城镇燃气方面,中心城区非居民用户液化石油气全替代,新装安全配件12.3万户,新排查消除管线占压隐患1028处。电动自行车治理方面,新建充电接口3.1万个,推动超10万辆电动自行车以旧换新,查处交通违法行为43.5万起。施工动火作业方面,报备动火点位98.7万余处,同比上升3.8%,引起火灾起数同比下降27.7%。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方面,累计建成充电桩41.64万个、换电站310座、超充站517座,发现整改问题隐患524个。危险化学品方面,重大危险源企业关键点位监测预警全覆盖,4家油库开展数字化、智慧化试点建设。
三是聚焦兜底措施,扎实推进“小切口”专项治理。核验经营性自建房“双疏散通道”12万栋,达标率86.75%。完成199个老旧高层住宅小区电梯智能阻车器及7979套室内充电监测报警器安装工作,搬离“进楼入户”电动自行车3.6万余辆。聚焦城市运行领域维护保养工作,开展台账梳理、风险辨识和隐患治理,排查桥梁隧道1.5万座、照明控制箱4081个,发现整改问题隐患608项。
四是强化激励机制,持续推动拓展落实。2024年7月,市安委会依据国务院安委会《关于推动建立完善生产经营单位事故隐患内部报告奖励机制的意见》,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举报工作的若干措施》,编制《事故隐患内部报告奖励工作指南》,明确报告路径、奖励标准、培训途径等,精准指导从业人员报告身边安全隐患,有效预防和减少事故发生。截至6月26日,全市13.46万家生产经营单位中,已建立事故隐患内部报告奖励机制的生产经营单位10.27万家,其中,危险化学品、化工、建筑施工、电力等重点行业企业5.8万家已全部完成机制的建立工作;累计通过内部报告发现隐患7.62万项,整改隐患7.49万项,企业发放奖励金额539.04万元。
五是强化责任落实,持续压实安全生产责任。坚持把重大隐患当成事故来对待,高标准完成2024年度国务院安全生产考核巡查,以及2025年中央安全生产考核巡查组一季度明查暗访反馈问题整改,对涉及重大隐患及突出问题隐患的19家企业实施立案处罚,共计罚款44.33万元,追责问责公职人员6人。建立假期每日“双调度”机制,立查立改1.8万余项突出问题隐患。强化事故提级调查和挂牌督办,已追责问责29人。
下面,进行安全生产相关工作提示。
近期,北京市持续高温,大风、强降雨等极端天气多发频发,在此,提醒广大市民朋友和有关单位,务必高度重视,及时关注天气预警信息,加强防范。
一要主动参与隐患排查。今年“安全生产月”活动的主题是“查找身边安全隐患”,关键在于充分发动基层、广泛动员社会。有关单位要建立完善企业内部隐患报告奖励机制,鼓励员工主动排查事故隐患,既要突出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的宣传和培训,提高职工“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重大安全隐患的能力,减少安全生产“黑天鹅”事件,也要借助各类宣传培训活动讲清楚老百姓身边的安全隐患“有什么、查什么、向谁报”,减少容易发生在老百姓身边的“灰犀牛”事件。广大市民朋友要上紧“避险逃生”这根弦儿,熟记逃生路线,对阻塞“逃生通道”的行为要“人人喊打、不治不休”,从而让自身的生命安全更有保障。
二要持续推进重点领域专项整治。电动自行车安全方面,要严格遵守停放充电管理,严格落实电动自行车“不进楼、不入户”,严禁违法生产销售、非法拼改装、制假售假等行为。燃气安全方面,要持续推进城镇燃气安全专项整治,聚焦餐饮企业、单位食堂、商场等人员密集场所和居民家庭,要深入排查并及时更换“问题灶”“问题管”“问题阀”,严防燃气管道“带病运行”。道路交通安全方面,相关企业要加强对驾驶员的安全教育培训,加大对车辆关键部位日常检查力度,严禁非法营运、非法改装等行为。广大市民朋友要严格遵守交通规则,严禁出现酒驾醉驾、超限超载等违法行为,行驶过程中要保持安全车距,提前做好车辆保养,防止夏季高温导致车辆故障;遇雨天、雾天等恶劣天气,要时刻关注路况变化,注意减速慢行,确保行车安全。
我就通报这么多,谢谢大家!
-
主持人
叶昶:谢谢车广杰先生的介绍。
下面我们把时间交给各位记者朋友,请大家提问,提问前请先通报所在新闻机构的名称。
-
记者
北京日报记者:大家好!根据此前发布会的通报,我们知道今年以来全市正在推进人员密集场所动火作业、建筑保温材料全链条专项整治工作,想请问一下,目前这项工作的进度如何?谢谢!
-
主持人
叶昶:谢谢北京日报记者,这个问题我们有请北京市消防救援局党委委员、总工程师李云浩先生来回答。
-
嘉宾
李云浩:感谢记者朋友的关注。
专项行动以来,我市未发生人员密集场所动火作业火灾和既有建筑保温材料的火灾。
5月份,市住建、消防、应急部门成立联合检查组开展专项检查,聚焦人员密集场所施工中未进行内部审批、人员无证动火、使用或营业期间动火、未落实作业现场“六必须”等违规动火的突出问题。
期间,共检查单位场所1261个、动火点位2103处,发现未落实动火作业安全主体责任的场所81家、在使用或营业期间违规动火的14家、动火作业未进行内部审批的场所91家、无证假证作业的场所16家、作业期间未落实动火作业“六必须”要求的场所297家,涉嫌犯罪移交公安机关的线索22条。
针对建筑保温材料建设施工违法违规问题。市、区两级专班强化作业现场安全管控,检查施工现场4200余次,开展专业技能培训1万余人次。督促整改现场安全隐患4900余处,工程质量隐患710处。针对既有建筑外保温材料,目前已经建立了使用保温材料的高层建筑底账,并对其中90%的建筑完成了摸排。针对冷库和室内冰雪场所的安全问题,组织开展摸排,整改消除隐患问题3400余处,移交线索32条。下一步,专项行动整治专班将持续推进摸排、检查、隐患整改等各项工作。
谢谢大家!
-
主持人
叶昶:谢谢李云浩先生的回答。请继续提问。
-
记者
法治日报记者:各位领导好,我的问题是这样的:下半年在维护首都安全生产形势稳定方面,我市有哪些重点工作安排和具体举措?谢谢!
-
主持人
叶昶:谢谢法治日报记者,这个问题我们有请北京市应急管理局党委委员、副局长车广杰先生来回答。
-
嘉宾
车广杰:感谢记者朋友。
下半年,我们将聚焦“降概率、控损失”两个维度,重点抓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采取有效措施全力压减事故。要动态开展生产安全事故分析评价、交通安全态势评估、火灾事故控制率监测,对事故多发和高风险的领域、区域,及时函告、通报、约谈。狠抓限额以下小型工程过程管理,强化“小散弱”货运企业源头监管,加大高肇事时段、路段违法行为综合整治力度,落实重点关爱人群“结对帮扶”措施。
二是持续完善安全责任体系。加快推动“三管三必须”实施细则印发并落实落地,细化完善职责清单。采取日常打分评价、事故控制评价和现场考核巡查联动模式,一体化组织开展年度安全生产和消防工作考核巡查。
三是深入推动治本攻坚等专项行动。建立完善安全生产抽检评估机制,扎实开展安全生产领域专项监督和应急领域规范基层行政执法专项治理行动,高效推进城镇燃气、电动自行车、施工动火作业、建筑保温材料、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危险化学品等“一件事”全链条专项治理,统筹抓好工业气体、小型餐饮场所、道路交通、通道闸机等专项整治,抓紧抓牢“双通道”整治、严禁违规边营业边施工等兜底措施落实。
四是不断夯实安全防范基层基础。巩固安全生产月成效,推动全国消防日、交通安全日等活动更加有感有形有效。坚持新闻发布会制度,在市区电视台设置安全生产专栏,并充分运用新媒体平台,健全“明查暗访+媒体曝光”长效联动机制,常态开展“直击安全现场”报道行动,真正让社会公众感受到触动。
回答完毕,谢谢!
-
主持人
叶昶:谢谢车局。最后一个问题。
-
记者
中国青年记者:各位领导好,想了解一下城管执法部门在安全生产和消防工作当中涉及哪些领域,有没有哪些具体的措施?谢谢!
-
主持人
叶昶:谢谢记者的提问,这个问题请北京市城理执法局党委委员、副局长温天武先生来回答。
-
嘉宾
温天武:非常感谢你的提问,借这个机会我也想介绍一下有关情况。
一直以来,城管执法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我市关于严格规范涉企检查、推进一体化综合监管、非现场监管等部署,按照全市安全生产和消防安全相关的工作要求,我们主要围绕燃气安全、地下管线安全、水利工程建设安全、石油天然气管道安全、电力安全、供热安全,包括生活垃圾设施以及建筑垃圾运输消纳安全和环境秩序等等这些方面开展执法工作。
在开展执法工作中,市城管执法局统筹全市城管执法系统聚焦商圈、学校、医院、养老服务机构等人员密集场所,有计划、有部署地开展问题隐患排查,服务指导企业商户第一时间整改,消除安全隐患;同时,依托综合执法大数据平台,对数据进行研判,预判违法行为的高发时段以及高发区域,科学部署执法力量,提高执法效能;按照“谁执法、谁普法”的要求,做好普法宣传,引导政企共治,营造共建共享的良好氛围。
今年以来,全市城管执法部门共发现并责令清除安全隐患3.78万余处,立案查处相关违法行为6300余起。也借此机会对相关单位和从业者再作如下工作提示。
一是燃气用户要注意用气安全。严禁私接私改燃气管道设施;不得向未取得本市燃气经营许可的单位或者个人购买燃气;使用瓶装液化石油气禁止安装可调节减压阀,安装、使用符合要求的燃气灶具和连接管。
二是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要注意地下管线保护安全。建设单位、施工单位要在施工前登录市城市管理委地下管线防护信息系统,发布施工作业信息;要主动对接管线权属单位了解地下管线情况;要制定地下管线保护方案并按照方案施工。
三是注意电力使用安全。当前正值盛夏,用电量需求较高,电力企业要加强对设备的维护,全力保障夏季用电高峰的电力供应,禁止拆卸、盗窃变压器等电力设备,不得危害发电设施、变电设施。
四是目前正值汛期,河道水位上涨,强降雨等极端天气发生率比较高。相关单位和个人不要擅自在河道管理范围内新建、改建、扩建诸如厂房、仓库、临时工棚等阻碍行洪的永久性或临时性建筑;不得擅自堆放砂石、土方、建筑材料、工业废渣等物料;禁止设置围堰、拦河渔具等影响行洪的设施。
我就介绍这些情况,谢谢各位!
-
主持人
叶昶:谢谢温局的回答。
提问环节到此结束,感谢出席发布会的各位领导和记者朋友,欢迎各媒体继续关注报道我市安全生产和消防安全有关工作情况,在全社会营造“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的社会氛围,如果有进一步采访需求也可以和我们联系。
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